1月15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付费文章”功能,这为创作者提供了除打赏和广告之外的第三种变现方式。内容创作者靠着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也能让公众号顺利实现变现,甚至比广告收入更可观,这也是疫情之下,公众号作者急需抓住的聚宝盆。
在第一批灰度测试的账号中,有人涨粉翻3倍,4篇文章收入25万,也有人因为设置付费文章而掉粉。灰测自3个多月以来,已有2万个公众号开通了付费阅读,其中近400个账号将付费功能当做日常功能使用。
不过,付费功能有不少创作者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矛盾:什么样的内容用户愿意付费?付费功能有哪些用处?怎么玩才能玩出新花样?为了解决创作者的这些疑点,W-axis Tech 通过整理分析一些正在使用付费功能的公众号,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01 什么内容更能吸引用户消费?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付费文章,你会发现那些能吸引到大批用户付费的文章,大多数是因为它的内容足够有价值、足够有料。如果花98块钱就能买到一只直线上涨的股票,或者获取行业报告资源,这对于每个读者来说,支出大于收益,必然会选择付费阅读。
那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吸引用户付费阅读呢?W-axis Tech 根据整理近三个月的付费文章,总结出以下三点:
1.连载小说引导用户付费
连载阅读先免费试读部分章节,引起读者兴趣,再付费。这可谓是付费阅读模式的王者了,也是最早的付费阅读模式。
例如乔恒的【大白菜的作家梦】,它是首批尝试付费功能的公众号创作者之一,在此之前乔恒就已经在公众号上连载小说,如今乔恒每周会从连载小说中选择三章内容,打包成一篇定价1元付费文章在公众号发布。
不止小说,很多经济学家、商业评论这些观点性的长文,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只要开头诱人,能说服读者,引发大家感兴趣的深度评论,就足够了。
2.趋势预测引导用户付费
这一类文章大多是预测投资理财的趋势,用户通过付费股评家的文章来获取专业报告。用此种方式,付费用户就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只要应验过一次,就会对下一次有所期待,也会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共同关注,这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号的用户活跃度和留存度。
不仅是股票,付费阅读对这一类的知识专家也是重大利好。付费阅读的作用不止变现,还可以通过付费文章筛选读者,然后引导用户延伸到其他的付费服务,比如知乎付费专栏或者其它付费课程。
3.纯干货分享引导用户付费
像资料包、行业报告等干货一直是网上的热门生意,内容创造者可以将干货资料分成几篇付费稿件,将每章的目录放在免费阅读的部分,方便读者针对性的查找。
另外,创作者也可以将其他平台中的付费课程通过公众号付费功能进行转换,公众号付费阅读的好处是读者无需跳转到平台外即可观看视频或者文字干货,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能增加转化率。
02 付费功能的三种妙处
在阅读多篇付费文章后,我们发现微信公众号的付费功能不只用于解锁付费内容,一些创作者还能另辟蹊径,开拓付费功能的妙用。
1.禁止转载
文章开启付费功能后,公众号后台原创转载状态会显示“禁止转载”。这一功能能促进优质内容的生长,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内容同质化,让用户对好的内容更加重视。
2.搭建社群
1月29日,学术类垂直领域帐号 【生信技能树】 发布《甲基化芯片的一般分析流程》。作者在文末解释了该文付费功能的用途——入群费。
此前,他们的付费群聊均靠微信小助手一个个拉人加入,效率比较慢。现在借助付费功能,读者付款18.8元可以获得进群二维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沉淀用户,还可以通过付费文章创建品牌的社群,方便品牌进行私域流量的搭建,实现精准化运营。
03 小程序搭载付费阅读
创造新的可能性
微信生态和其他付费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小程序。付费内容+小程序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如果在付费阅读中插入小程序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把线下商家的会员模式引入。例如,一个线下的用户通过付费文章购买了99元的会员,之后便就可以在付费区域点击小程序领取价值999元的会员专属礼包。使用小程序领取礼包,将会员从线下导到线上,用户触点的全链路管理靠一篇付费阅读就可以了。
如此,在付费部分给出打折产品礼包,对产品感兴趣的用户自然愿意付费,商家对于这部分真爱粉也可以给出相应的低价优惠,增加用户黏性。
疫情爆发以来,也有不少公众号创作者一直在讨论付费阅读何时开始公测。毕竟,微信付费订阅功能是在广告和赞赏之外,为内容生产者开辟的一块新的收入来源,这也符合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反复提及的“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通过付费功能,账号运营者可以对大批的读者进行重新分类,实现精细化运营。变现不再靠十万加,只要内容足够优质,搭配上小程序的新鲜玩法,用户也一样会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