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为Z世代聚集的基地的B站(Bilibili)又猝不及防地火了!
有多火?
从五四青年节宣传片《后浪》上线至今,B站播放量已过千万,点赞140多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微博热搜,安排!
朋友圈刷屏,安排!
就连常年不发朋友圈的邻居大爷,都转发并配上了大拇指!
刷屏之后,在美股上市的BILI股票一改此前的颓废,开盘大涨,市值暴涨6.7亿美元,约48亿人民币。截止收盘,B站市值较前一天仍涨了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4亿。
它实在够燃够出圈,因此B站的Z世代中坚力量——也就是视频中的“后浪”们感慨:小破站终于出息了!
#1 「Z世代」蓄势待发的消费中坚
在此之前,先要向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Z世代”,通俗来说,Z世代泛指1995后到2010出生的一代人。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第一代原住民,在剧烈变化、信息爆炸的生长环境下,Z世代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了大量个人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Z世代总人数约为2.6亿,是目前社会的消费主力军。2015年全世界的父母们给Z世代花了1500亿美元;2018年B站递交给纳克达斯的招股书上,起关键作用的也是Z世代的他们。
他们的迅速崛起,也让各大品牌都在想着征服他们。到处都是Z世代的传说,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呢?他们的钱都花在哪呢?
#2 「Z世代」的钱都花在哪儿
A 多元化的文化市场
二次元经济成开垦宝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Z世代的文化认识越来越多元化,其中二次元是Z世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签,它是以漫画、游戏、动画等为核心组成的文化圈。而动漫二次元逐渐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龙头产业,奥特曼、迪士尼、海贼王、钢铁侠等众多二次IP带货实力力压当下流量明星。
二次元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盛行,Z世代作为“数字原住民”正在影响着互联网的传播语境。成熟的品牌搭载年轻化的IP,用Z世代喜欢的方式展示品牌理念,为品牌转化更多新粉的同时,也能让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因此,打破“次元壁”也是品牌们不可忽视的一种营销方式。
B懒人经济下的品牌出路
提升产品体验是关键
外卖、电动牙刷、懒人炒菜机……这是Z世代越来越离不开的生活用品,据淘宝《懒人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为偷懒花费160亿元,其中95后懒需求增长最快,增幅82%。百亿级的消费市场使得懒人经济迎来了一个大爆发。
当懒、丧、宅、佛系等成为Z世代的口头禅时,其实他们真正想要传递的是一种价值观,想要表达一种其认可的生活方式。
点外卖可以省去做饭的时间,逛淘宝可以省去逛街的时间,节约时间成本,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分配到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这是懒人经济的精髓。因此,品牌需要考虑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被Z世代所认可服务与体验。
同时,“懒”得衍生,是Z世代对于产品品质和产品体验的追求。在他们眼里,无聊的奢侈品店员有些多余,商品被隐藏在玻璃柜后,这样“寺庙”般的商店只有让人畏惧。相反,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需要的是良好的购物体验,需要一个让他们感到舒适、像家一样自如的购物场地。所以你现在可以在宜家品尝美味的午餐;在纽约的kith买到冰激凌;在Opening Ceremony 听嘻哈音乐。
C信息透明时代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更重要
在信息极度饱和的时代背景,Z世代比起其他年代的人更有收集信息、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因此他们是互联网上最挑剔的消费者。而品牌管理者往往低估了Z世代的成熟度,使得许多品牌在推销产品都在苦苦挣扎。因此,品牌只有建立迎合年轻群体的价值观才能在竞争中角逐出来,否则失败的营销方案只会削弱品牌的可信度和公平性。
LV曾推出过一款耳机,标价为1000美元。但在技术和美学上与普通耳机几乎毫无差别,但价格却比其他耳机高出近700美元。由于这款耳机并不能让年轻消费者拥有物超所值的体验,所以在谷歌搜索中会显示,消费者将这个耳机视为“骗局”。
Z世代的消费者在气候变化、经济衰退、不平等等社会现象的重重包围下长大。因此,他们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并追逐更高的价值理念。Z世代实际上愿意为宣扬可持续性、反对虐待动物、有机食品等价值理念的品牌溢价买单。不仅在美国如此,在全球范围内亦是如此。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环保已然觉醒,越来越多的品牌与设计师开始争相展开对环保的追逐,来自美国的Everlane便是如此。他们用塑料瓶做衣服、用回收羽绒做衣服、用环保染料染丝绸等等;他们也坚持成本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地消除了消费者内心的不安全感,知道了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自然会更加青睐。
同时也让更多消费者在今后购买中,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挑剔。正是因为如此,品牌能在社交媒体上积累百万粉丝,一众明星为它带货,短短5年估值超17亿!
D变革美学崛起
“高颜值”引领新潮流
如今,消费者对于颜值的追求成为了一种趋势,在颜值当道的今天,一款产品是否拿来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成为了衡量产品是否能成为爆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完美日记与国家地理联名的眼影盘、故宫的彩妆、BV的云朵包都曾因为好看的外表红极一时。由于Z世代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子,他们崇尚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对颜值的重视程度,远超想象:95后初次护肤的年纪比90后早了5岁。
不仅如此,Z世代对于个性化具有更加包容的态度:1995年后出生的男性有五分之一定期使用唇膏和BB霜,尤其是在中国,男士化妆是一股全新变革美学的潮流。
#3 被品牌盯上的「Z世代」
伴随Z世代成长的是移动互联网,吸引 “Z世代”的是够酷和物有所值,而非奢侈度。Z世代的闪耀登场,让众多品牌迅速调整营销策略,努力使品牌年轻化。
例如早在2015年,Gucci提前布局,靠押注年轻人获得巨大的成功,Gucci每年一半以上销售额来自35岁以下的消费者,把保守的爱马仕拉下马,一跃成为LV最头疼的对手。除了开云集团的Gucci之外,Dior也在近几年成为发展势头最凶猛的奢侈品牌,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努力争夺年轻消费者,让品牌在以年轻用户的习惯进行沟通。
正如奢侈品对“不再年轻”的恐惧一样,食品行业也同样在绞尽脑汁的去争夺这个年轻化的市场。芬达在去年7月推出的“It’s A Thing”系列广告,视频聚焦于芬达最受欢迎的四种饮料,以此表达年轻人独特的个性和创意。其与Snapchat的深度合作,让用户可以更深层的参与、定制、共享内容。
#4 「Z世代」的启发
向Z世代客户销售商品时,比起电子商务网站,将重点放在移动设备网站和应用程序更为重要。作为传统品牌中重要的代表,丝芙兰一直注重线上和线下的联动。
一方面通过官网、APP、小程序等全渠道数字化平台尽可能广泛触达消费者,发展数字化会员。另外一方面,在线下门店引入虚拟试妆和云货架前沿科技设备,丰富互动体验。同时,微信给丝芙兰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数据显示,从微信小程序中招募的会员相比丝芙兰中国的其他渠道要年轻两岁(app、店铺等),这证明小程序是品牌针对性招新的有效工具。
Z世代不仅是“数字”的一代,还是“移动设备”的一代。品牌的数字战略应将移动设备放在首位,而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也必须以Z世代客户的移动设备体验为主。这一点在中国尤为重要,在8亿互联网用户中,使用移动设备的人群占98%。
Z世代是有共性但个性化更突出的一代人,即使他们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却也分散在不同的内容圈子中,他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更加新颖而多元,这也启示未来品牌需要结合某个圈层做透产品和营销。
与此同时,Z世代正在逐渐成为品牌营销的主力军,他们已然成为新一代的消费宠儿,各大品牌都在绞尽脑汁想要抓住这个有巨大潜力的消费群体。年轻化是品牌最好的増长点,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出现在年轻人眼前,品牌才能不被用户抛弃。